当前位置:首页 > 耽笔阁 > 女性文学 > 权归 > 第46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46章(1 / 2)

<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说完,背不仅挺直了,头也抬起来了。

殊不知这位大臣既是敢于揭发,那便是有备而来,他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敢问魏大人,在更改之前,可有上报天子?再者,若已成定局,何须擅自更动?史书乃大燕子民所传颂,若让其知有女统国事,岂不乱矣?

魏源皱眉不解道:“有何乱矣?大燕子民里无女子?”

那位大臣顿时被噎住。

就在这时,一旁又出一位大臣,接过话:“臣以为,女子本宜主内,国事固宜由男子操持,魏大人,您更改史书,岂非欲乱大燕之安宁乎?”

妙,妙,妙!说得甚妙!

魏源简直要拍手叫好,这下子自己简直就要成为霍乱天下的罪人了!

但眼下还不足以到一碰三尺高的程度,他缓了缓神,稳重道:“若因指正史书而动摇大燕的命运,究竟是我的过错,抑或是尔等之不作为?”

话还未完,他和和气气地道出最残忍的言语:“我若没记错,林大人,您前日又纳美妾,且私下多收五百两,此事恐怕已传遍京师!”

不去看那位的表情有多精彩,魏源又马不停蹄地将矛头直指后来站出来的那位:“赵大人,闻您广收门徒,想必学术造诣已深矣。可为何以我于您所出科举试题中,仍能觅得相似之处呢?”

不愧是魏怼怼,仅仅两句话,打得两位胆战心惊,再也不敢发出一句话。

正当众人以为事情尘埃落定,只等皇帝评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扭转了局面。

此人就是一向不大在朝廷上持明态度的周靖。

只见他由最前端的人左侧走出道:“父皇,儿臣以为魏大人所言甚是,但未事先禀报,违逆规程,于礼于法皆不合。”

此言一出,不仅是对于这件事情的表态,而是在对于魏源这个人的表态。

若是有心人观察,便可以看到告发魏源的两位大臣皆是太子一党的人。周靖这个举动,正是说明了他对魏源今后的态度。

对此,魏源只得认命,自己即使可以斗天斗地,可给他十个脑袋都不敢和皇帝的最为看重的儿子对上眼。

正当魏大人要自认倒霉地举白旗时,却有一个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挡在了他的身前。

自入朝始,这位只在两个事情上张嘴,一件是申请减少百姓税务,另一件事便是现在的魏源改动史书事件。

只见青年声音清朗,毫无惧色:“陛下,大燕在您的治下而盛世繁华,臣子百姓皆感荣幸。”

“可若一国欲刻意掩埋既存之事实或正勃兴而尚理的思想,此诚可悲也,盖此乃国之衰颓之兆也。且臣以为,不论男女,他们的价值若不获认同或被曲解,岂非一种不自足的嘲讽?”

青年人音吐明畅,音容洪壮,结尾还不忘补充:“此岂能与陛下所治之盛世相符呢?魏大人此举虽失于规程,然其初志良善,陛下之仁慈与厚德,为天下苍生所感。尚祈皇上从轻治罪!”

魏源看着眼前这位俊后生,其一身傲气的背影中,恍惚间好似看见十年前同样意气风发的自己。

但这位比那时的魏源会说话太多了。

一句句“仁善”,一声声“盛世”,台阶被高高建起,皇帝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只是浅浅的罚了魏大人些许俸禄。

青年就这样用自己的口才,硬生生将原本悬在重罚线上魏源捞了回来。

一个风波悄然离去,只是令魏大人不免感到奇怪,自己与这位青年人此前没有任何的交集,如何可以使得其在不惜冒着得罪太子的风险出手相助?

带着疑问,于下朝后,特地看似无意确实有心地前去与其搭话。

对于魏大人的问题,青年人即无过多浮华词藻来恭维,也无烦闷死板的拒之千里,而是平和地对他说了句:“余不识人,唯识理与义。”

还记得当时微风渐起,落于魏源眼里只有肩头的嫩叶和青年人潇洒离开的背影,他最后只在默默在心里记下了这个名字:

“戚长安。”

纯臣,即为忠纯笃实之臣。

纯臣之心,始终如一,守道而行,不以祸福为念。戚长安就是这样的纯臣,也是为历代励志有为的君王所追求之人才。

想来是皇帝对他有惜才之意,不忍人才寒心,以至今日的事情迎刃而解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