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信这一哭很真情实感,一点没掺假。
其他人慢他一步看完,也都难掩激动,将手中的诗词视如珍宝,小心翼翼捧着。
并非说这个时代就没有才华横溢之人,只是都分散在其他诸侯国,其中楚国最多,晋国是一个有名气的都没有,在文学艺术这块就不如别的诸侯国。
这也一直是士族的心病,每次楚国的三大书院举办书会,晋国的读书人厚着脸皮去蹭都要被人挖苦嘲笑一番,连回嘴的底气都没有。
陈炀这个死忠粉更夸张,双膝跪地,将手中的诗词举高过头顶,高呼:“天佑晋国!”
真是比先月还像神棍。
先月再次看向手中的诗词,都舍不得移开眼睛,她不再怀疑自己的算卦之术了。
大吉!确实大吉!
岳阳璞目光灼灼,他很想将诗词藏起来带回家。
“咳……”赢嫽以轻咳声提醒四人注意点形象,又笑问:“孤这书会可能办成?”
陈炀第一个响应,还恨不得举起双手双脚赞成,“君上,书会必须办!一定要办!君上尽可放心交与臣,臣愿肝脑涂地,为君上效犬马之劳!”
“君上,书会一事还交由老臣来办吧。”岳阳璞也抢上了。
陈炀怒目而视,咬牙道:“岳阳氏的商铺日进斗金,肯定也很忙吧?”
岳阳璞挺了挺腰杆,“尚可,还忙得开。”
陈炀握拳,很想一拳揍过去,揍扁了就没人跟自己抢了。
狐信和先月不参与,却都不约而同将视线转向那个螺钿漆器箱子,里面肯定还有很多。
叫四人来又不是为了抢功劳吵架,既然都同意举办书会了,那就好办了。
赢嫽抬手制止两人,开始分派任务:“这些好词好句都是孤偶然得来的,你们也知孤的字迹难看,实在不好见人,尤其是在书会上,这点自知之明孤还是有的,所以要请你们将这些诗词重新抄录,不知你们……”
她话都没说完,四人就齐齐行礼:“全听君上安排!”
这等好事没人会拒绝,除非脑子坏了。
“没意见就行。”
说着赢嫽就让人将笔墨纸砚都捧进来,也置了案桌,让四人在此抄录,原稿和抄稿都不得带走,但不限制四人背诵,也不要求保密。
传出去了也算是给明年春天的书会打广告了,再说她会在‘邀请函’上写一两句应景的诗词作为开头。
很快,晋国要在来年春天举办书会的事就传开了。
消息是由往来雍阳城的商队带出,先后在晋国其他城池以及赵国、楚国、魏国、王都、燕国盛传。
起初众人还嘲笑赢嫽不自量力,可听到‘邀请函’开头的诗句后,这些人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有楚怀君和赵景在雍阳城,城内已经够热闹的了,但远不如书会的事传开之后。
街头巷尾都在传邀请函上那句诗到底为何人所写,怎么也没个署名,后来又传出是一个叫杜甫的人写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杜甫又是何人?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号啊。
实在不知是何人,消息又传到了北地的燕国。
燕国杜氏是一个没落的小士族,听闻此事后,虽知道这个远在晋国的杜甫与现在的燕国杜氏并无关联,但谁知道百年前是不是从他们杜氏迁出去的分支,反正都姓杜,连个宗也说得过去,所以杜氏就厚脸皮攀上了亲戚,杜氏家主还拖家带口要去晋国雍阳城认亲。
不仅如此,随着书会的事越传越开,从雍阳城回来的商人说城中还有许多令人惊艳的诗词歌赋,只是都只有开头两句,余下的要等到书会那日才揭晓。
有陶渊明写的,也有李白、苏轼、辛弃疾、温庭筠等人,更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无名氏写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就非常符合当下流行的文化风气,一时被士族子弟奉为佳作,在邀请闺女出游时的请帖上都写的这句。
还在家中埋头读书的李华嫣就收了二十几张请帖,其中一张是先氏的女君先语送来的,开头也是关关雎鸠,只是把‘君子’改为了‘女君’。
先语邀她到城郊赏红梅,她原本想直接回绝,后来冷静下来想了想,就将请帖带着去见了芈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