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笔阁 > 女性文学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143章 临别献计,分定河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43章 临别献计,分定河西(1 / 2)

军令既下,麋威的中军差遣立即从“行监军”转为“行左领军”。

然后不带步兵,只点一千五轻骑。

麾下的关兴、马岱、马忠、王平各领一部。

当中还包括詹思服的两队蛮骑和新近补充的羌骑。

全员只带五日口粮,轻装上阵。

值得一提的是。

华夏古代军事术语中的“轻骑”

跟后世西方的重甲骑兵和轻甲骑兵不是一回事。

这里的“轻骑”跟轻行、重行类似。

都是一种对行军状态的描述。

也即,骑兵不带辎重,以较为轻松的状态行军。

这么做的目的。

是为了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快速抵达预定战场,执行战术目标。

恰如眼下麋威即将北渡渭水,绕后去烧张既的粮屯。

时近隆冬,渭水上下游多有封冻,骑兵往来无阻。

刘备特意带领左右近臣来到河边,目送麋威踏冰渡河。

但见对岸山沟深纵,台塬危耸,恰如一头头噬人的猛兽。

心中竟莫名对手下这批子侄辈的年轻小将有些担忧。

他很清楚,这路偏师即便奔袭成功,后续随着自己大军西去,失去后援,必将会成为一支深陷敌围的孤军。

而大军是不可能停下来等待、接应他们的。

否则麋威这次孤军深入就没有意义了。

能不能从山塬之间活下来,走回家。

三分看人谋,七分看天意。

眼前有些年轻的脸孔,今后可能再也见不到。

刘备自忖征战半生,慈不掌兵,本不该多愁善感。

大概……自己是真的老了。

思忖间,数骑突然南返。

为首者赫然是麋威。

刘备心中一紧,主动迎上前道:

“可是前方有何不妥?”

“前方并无不妥。”麋威勒马,喷吐白气。

“是臣走得匆忙,差点忘了一件要事。”

“臣有一个不成熟的计策,或能助陛下迅速分定河西诸郡县!”

刘备直接忽略了“不成熟”三字,亮目道:“说来!”

麋威道:

“陛下兵围苏则之后,可先让马骠骑以其先考的名义,联络凉州故吏旧友,诱降彼辈。”

马超之父马腾曾为曹操所表的征西将军,开府辟员。

后来割据雍凉,麾下多有本地士人,关系盘根错节。

马超能名重雍凉。

除了他自身的能力外。

也跟其父留下的人脉不无关系。

刘备左右闻得麋威此言,都下意识看向从行而来的孟达。

后者顿时面红耳赤。

他先前正是用同样的方法去劝降冀县,只不过失败了。

麋威见状,直白道:

“臣此计确实受到孟子度的启发,但不仅如此。”

“诱降故吏只是第一步,成则成,不成也无妨。”

“接下来是第二步。”

“若有人忠于曹魏,拒不肯降,那陛下便派出第二批使者。”

“这批使者,却是以陛下的名义发出,可跟忠于曹魏之人说,陛下有意交还于禁于文则,以换取河西战马。苟能得马,即奉还大将并退兵。请彼辈遣使东去,替两边说道一二。”

“用于文则换河西战马?”中军督冯习虎目瞪圆。

竟真在考虑这个操作的可行性。

而被麋威拿来作筏的孟达,此时终于忍耐不住,嗤声道:

“且不说于文则已经降服陛下,与你我同朝为官,难以取信于曹魏。”

“便是曹魏君臣皆昏庸,又何至于不知凉州之重,乃是十个于禁都换不回来的?”

然而麋威并不理会他。

继续道:

“于文则,北方上将也。彼辈即便不相信,但既然忠于曹氏,于公于私,都应去传信。”

“而陛下何妨示之以诚,允许其使者东去,哪怕使者阳奉阴违,趁机去求援也无妨。”

刘备听到这里,隐约猜到了一点麋威的想法,追问:

“卿之计还有第三步吧?”

“正是!”麋威道。

“第三步,等使者离开后,陛下可让于文则亲自去拜访各城,自陈寄人篱下之苦闷,又如何归心似箭。”

“若谁能替他促成此事,将来归曹后必捐家以酬谢,并尽力举荐恩人家子弟。家财由各人平分。”

“若于文则拉不下脸做此事,其旧部浩周早已心折于陛下,必肯代劳。”

“有了上一步的前例,这次各郡县更不会拒绝遣使东去。”

刘备听到此处,忍不住挥鞭叫绝。

孟达则已经目瞪口呆。

然而麋威并未说完:

“接下来才是此计关键所在。”

“这第二批使者,绝不能放任离开,而应赶尽杀绝,然后将尸首交还其所在地,说是路上被贼人截杀的。让彼辈另遣使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