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夏丰水季,对于魏军来说好处太多了。
首先自然是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河运的便利,持续性地给长安输血。
关洛之间的崤函通道,一半都是走河洛水道的。
八水绕长安更不是说说而已。
其次还能利用天然的河道,将汉军各部尽可能分割开来,为将来反攻的时候创造战机。
那这种便利能不能也惠及已经入关的汉军呢?
答案是弊大于利。
因为汉军除了赵云的陇右军团以及关平的荆州军团以外,作为主力的益州军团,是走蜀道入关的。
这意味着后勤补给也要走蜀道而来。
这当中,以褒斜道最宽阔通畅,被时人称之为“坦道”。
不过平坦也只是相对而言的。
此道虽然大体上沿着褒水、斜水(武功水)两条河流南北延展。
但茫茫秦岭之间,河道险狭。
很多地方反而要依托山崖修筑栈道来通行。
一旦进入雨水丰富的季节,栈道就容易毁坏。
一坏,就会影响汉军的辎重转运。
继而影响汉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作为远道而来的进攻方,后勤压力一定是更大的。
而刚刚新占的关中土地,今年春耕无疑是耽误了的。
所谓“因粮于敌”也只是奢望。
所以接下来一年,已经入关的汉军,依旧只能指望后方的汉中、蜀中来供应军需。
不过郭淮,或者说曹真考虑的胜负因素,却不仅仅于此。
如上所述,汉军实际上是分成四大军团入关作战的。
分四路进军,固然导致了关中魏军疲于应对,备左薄右,顾此失彼。
但客观上,也造成开战之后汉军各自独立,自负后勤的局面。
实际上也不止开战后了。
过去数年间,张飞主陇南、赵云主陇右,魏延主汉中,关羽父、子、婿三人镇南阳而统荆州,早已经是天下公认的事实。
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刘备健在的时候,自然能压住不出乱子。
可一旦刘备死后呢?
而己方这次将胜算押注于刘备之死,不就是图这点好处?
曹真先前不也通过王、郑两部乌合之众,试探出诸葛亮委实压不住魏延了?
所以郭淮一通盘算下来,迅速跟上了曹真的思路。
而果然,曹真笑罢,直白道:
“要破砲阵,须先将守军尽可能调开。”
“眼下,赵云被鲜卑人牵制在渭北,张飞关平被牵制在灞水以东。”
“刘备中军之外,唯有魏延一部实力最强。”
“细作已探得,魏延的辎重,主要分布于武功、鄠县二地。”
“因眼下他要额外兼顾刘备中军的消耗,所以近日将粮资大量前置于距离长安更近的鄠县。”
曹真微微一顿。
“郭伯济,郭使君,我分你两千骑,三千步,能不能替我拖住魏延两日?”
“三日!”郭淮二话不说就给自己增加了难度。
“若不能将魏延拖在鄠县三日,无须将军动用军法,我自于阵前一死以报天子!”
“好!痛快!”
曹真哈哈大笑,旋即亲自手书调令,交托兵符。
郭淮交接过后,又建议道:
“上百架砲车,想要迅速摧毁,只能用火烧。”
“长安旧宫中有些储备的灯油,原本是供应各处庙、陵的长明灯所用。我这就回去命人将灯油运到将军营中,以助火势!”
曹真这段时日同样有观察汉军的砲阵布置,知道汉军有一定的防火措施。
闻得此言,当然大喜。
……
自陇右惨败之后,郭淮在关内沉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