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知道汉军中有陈到这号人的。
当年刘备麾下猛将,论威望,关、张、马、黄、魏,赵,稳占前六。
入蜀之后,吴懿、霍峻、黄权这些后来者也有不俗的表现。
但在这些人成名之前,其实有一人名亚赵云,隐隐有第七将的地位。
这个人就是早在豫州时期就追随了刘备的陈到。
跟赵云一样,陈到常年充当刘备的中军护军,很少在外独立领兵。
但这不代表陈到就没有统兵的能力。
实际上,刘备生前,一度将白毦兵交由陈到统领。
麋威当年南征南中,就曾从陈到手里领到一曲白毦作为压阵的部曲。
司马懿虽然不知晓蜀中的细节。
但在过去半年的对峙中,早就知道有这么一位猛将,以一己之力,替赵云看住身后汾水眼线的城池。
确保赵云后勤无忧,能在冠爵津一线死死顶住并州魏军和鲜卑人南下。
继而又确保了诸葛亮张飞在河东战场维持攻势。
而眼下,这位突然南下。
想必不是赵云那边出了什么意外。
而是因为诸葛亮将河东胜负赌在了今日。
所以除了必要堵塞孔道的人马。
把陈到也给调了回来。
而随着陈到的加入。
原本在涑水北岸大致均力敌的汉魏骑兵,瞬间就出现了一面倒的局面。
胡遵虽然拼死力战,但面对两倍优势的敌骑,不免捉襟见肘。
更别说陈到乃是老将,论统兵能力,犹胜于年轻的关兴。
胡遵如何能敌?
骑兵的战斗不像步兵那般慢慢布阵,慢慢推搡。
若非可以周旋游弋,直接迎面对冲,胜负只在顷刻之间。
于是一冲之后。
没有悬念。
胡遵所部败下阵来,只有半数人得以逃脱。
将旗更是倾倒在烟尘之内。
因为隔得远,司马懿甚至看不清胡遵本人是否存活。
只能默默祈愿他能顺利退至闻喜,被吴质给接应上。
而一想到吴质,司马懿就再度感到气闷。
这不能说吴质对不起自己。
毕竟主要的军事命令,他都执行到位了。
那一点耍滑头,也早在预计之内。
可是。
如果。
假设。
他不那么耍滑头。
不那么私心大于公心。
不那么对自己心存疑虑。
而是跟诸葛亮……这个算了……跟那陈到一样,不辞劳苦南下,一来就马上参战。
但凡吴质有这份公心,早早跟胡遵合兵压制关平。
那此刻便是陈到不期而至。
胡遵也不至于败得这般干脆利落吧?!
他吴质怎就不能牺牲一下,奉献一下呢?
然而世事没有如果。
随着北岸战局突然明朗。
南岸距离最近的魏军右翼,汉军左翼,以及张飞部汉军,都有了反应。
于魏军而言,自然是在张飞之外,又多了一支将要加入战场的敌军。
于汉军而言,自然是已经在局部战场上形成了对魏军的优势。
那此时不乘胜追击,还待何时?
反攻的鼓点是由车骑将军长史蒋琬率先敲响的。
张飞战到此处,再无丝毫留力,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扑魏军一员将领。
只一合,便将之斩于马下。
身后部曲本就深知张飞乃当世万人敌之一。
将越勇,兵越勇。
于是已经松动的魏军右翼,终于不堪重负,出现了溃逃的迹象。
虽有左翼来的骑士试图兜住溃兵。
却怎奈张飞过于神勇。
这边刚刚兜住一些溃兵,那边张飞就制造了更多的溃逃。
随着时间推移。
这一翼魏军陷入了整体混乱的态势。
骑兵们发现自己陷入乱兵之中,难以集结成型,不得不先求拔出。
已经顾不上什么溃兵不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