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笔阁 > 女性文学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4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43节(1 / 2)

<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林三七耸耸肩,无所谓地说道:

“可是我手上也没有多余的粮票呀,现在粮票多珍贵,一下子我也换不到,所以只能将粮食拿来交换了。”

潘家人一时脑子转不过弯来,粗粮票搞不到,直接给细粮???

双方你来我往地推辞了半天,在林三七的坚决下,潘正权这才收下了面粉和猪肉。

100斤面粉和5斤猪肉,这个诱惑太大了,哪怕潘正权再有文人风骨,这时候也实在不忍心再拒收。

甚至说林三七今天来提亲,这面粉和猪肉已经足够充当彩礼了。

“林同志,太感谢了,你的恩情我们潘家会记在心里的。”

潘正权内心感动,亲自将自鸣钟交给了林三七,态度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

林三七也站了起来,将自鸣钟接了过来,放到桌子上:

“瞧,我们这是公平交易,谁也不欠谁的,呵呵。对了潘叔,我听潘晔同学说你身体不好,刚刚看你一直在咳嗽,你有检查过是什么病吗?”

咳嗽原因太多了,引起长期慢性咳嗽的疾病很多。

简单一些如肺炎、哮喘、慢阻肺、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如果复杂点如肺部恶性肿瘤都有可能。

所以林三七有心要帮帮潘家,最好的办法就是治好潘父的疾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撑起这个家。

第66章中医和西医不同

听到林三七的询问,潘正权脸上有点黯然:

“唉,其实我已经找过不少大夫看过病,诊断都是肺痨。原先用点盘尼西林效果还可以,病情也都在好转。可是你看现在这光景,唉……”

盘尼西林,再翻译一下就是“青霉素”,在二战的时候价值堪比黄金。

当时国内的盘尼西林几乎都是香江某位富豪开着小板船走私进来的,价值更高,所以人家死后能盖国旗。

官方说法,国内第一支青霉素是1949年就发明了,其实这是吹牛,主要还是留美博士樊庆笙携带3只青霉素菌种回国,这才从实验室搞出来的。

哪怕五十年代官方说沪海三厂已经可以量产青霉素,但一个只有12名工人的生产车间,全靠手工培养,一年的产量也有限。

关键生产青霉素的原料之一“乳糖”是全部依赖进口,所以产量一直上不去,价格也下不来。

潘正权之前还是大教授,自然是有钱可以搞到盘尼西林。

可是现在潘教授变成了潘老右,连工资都停发了,你还想要盘尼西林治病,对不起,没有,就是这么现实。

“盘尼西林啊?”

林三七思考了一下,然后摇摇头:

“其实盘尼西林治疗肺结核,那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可能对肺结核引起的感染有治疗效果,能减轻症状。但对结核杆菌是无效的,这也是潘叔你一直不能根治肺痨的原因。”

潘正权和妻子都是眼睛一亮:

潘晔惊讶地问道:“呀,林三七,你还懂西医啊?”

林三七抬抬下巴:“那是,我就是学西医出身的。”

“那你怎么还进宽街中医院工作啊?难道不应该去协和医院吗?”

这时候四九城最好的西医医院是协和,1921年米国的洛克菲勒创建而成,可以称得上华国西医no1。

林三七被小姑娘问得只能挠挠头:

“这事呀,说来话长,主要还是我父母,我两个哥哥都在宽街中医院工作,所以我也只能去那里了。”

潘正权点点,心想这年头都是家族式的,能更好互相照顾,互相提拨,所以这位林同志去父母工作单位也正常。

潘晔自觉跟林三七聊得来,于是说话也就没有顾忌:

“那,那你有没有办法用西医的治疗方案,治好我爸爸的病?”

林三七这时候有心在女孩家长面前显摆一下,于是用少得可怜的中医知识忽悠道:

“传统中医认为肺痨属先天秉性不详,后天忧思劳倦,久病体衰时正气亏损为内因,外受痨虫所染,邪乘虚而入而致发病。

患者主要是出现咳嗽咳痰以及盗汗等症状,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中医的治疗以杀虫治痨补虚培元为主。

早期需进行活血化瘀,促进血液运行,消除体内瘀血,清热祛痰等治疗,后期则主要以扶正补气血为主。”

潘家人连连点头,这种感觉跟算命先生差不多。

潘晔自己也是学医的,对这套理论并不陌生,见林三七说得正确,于是更信服了几分。

林三七见潘家人听得认真,于是说得更起劲了:

“但是西医认为,肺结核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比如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等等。

西医的治疗思路,就是要以杀菌为主,只要结核菌被杀死了,肺结核自然就治好了。所以潘叔的肺痨病要想痊愈,还是得从杀菌的角度来治疗,这才是治本。”

潘正权听明白了:

“林同志伱的意思是,我的肺痨是一种病菌引起的,现在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杀菌。”

“对,是这个意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