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在路过思陵的石五供时,林三七还多看了几眼。
知道要去十三陵农场工作后,林三七还特意查了一下十三陵的资料,知道这石五供几十年后会被人给偷走。
可见崇祯皇帝有多倒楣,也说明思陵的安保工作哪怕几十年后还是一团糟,末代皇帝就不受人待见。
林三七又爬到了思陵的封土堆上,一个小山包,那个倒霉皇帝就葬在封土下面,估计也没有人去盗墓。
因为崇祯是满清帮着安葬的,自然不可能给他随葬什么金银珠宝,估计有口薄棺就不错了。
对于腐朽的大明皇朝到了倒霉皇帝崇祯的时候,已经被文官掏空,气数已定,迟早要亡。
没有李自成还有王自成,没有多尔衮还有少尔衮,对于根子已经烂了的政权,期待他们自我改革是不可能的事情,利益集团不会自我改革,就是需要推倒重来。
随后几天,林三七又去了十三陵各个陵区转转。
比如那位夺了侄子江山的朱棣长陵,也算是有勇气和运气的一代枭雄,整个享殿全部是巨大的金丝楠木,林三七真想偷走几根,那到2023年就可以躺平了。
再比如那位瓦剌留学生,一战将大明武将勋贵全部打光光,两次当皇帝,还把于谦给砍了的明史最大昏君朱祁镇的裕陵,也可能是几千年历史上排名前三的昏君。
裕陵右边分别是一生只爱万贵妃的朱见深茂陵,关键是万贞儿大他17岁,在古代都可以当他妈了。
左边是只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明光宗朱常洛庆陵,明朝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都跟他有关。
另外这位短命皇帝的陵园,原来是景泰皇帝的,因为朱常洛死得太快来不及修皇陵,就把景泰帝的老坟给废物利用了。
在十三陵的最深处,最角落,林三七找到了明孝宗朱祐樘的泰陵,以及他儿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康陵。
林三七觉得这是一对史上最可怜的父子皇帝。
当爹的被文官集团给忽悠瘸了,一辈子追求当个垂拱而治的圣君,间接将政权交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紫禁城,也只娶了一个媳妇,连个妃子都没有,皇帝的快乐人生都没享受。
他以为自己这样就是明君的样子,天下就太平了。
其实因为他的昏庸和孱弱,才导致文官集团的崛起,把持朝廷,为非作歹,中饱私囊,侵吞土地,鱼肉百姓。
最后形成东林党这样的怪胎来,最终把大明皇朝给葬送。
而他的儿子为了跟文官集团争夺权力,另辟蹊径去抓军权,甚至为了逃脱文官集团的监视特意居住到宫外所谓的“豹房”。
可惜他势单力薄,最终还是斗不过贪婪的文官集团,最后因为一场落水后,壮得跟头牛的朱厚照居然就这么“病死了”,还在历史上被文官集团黑出翔。
连个后代都没给他留下,彻底把孝宗一支斩草除根。
以杨延和为首的文官集团可谓是只手遮天了,后面几任明朝皇帝其实都差点成了傀儡。
明世宗朱厚熜为了抗争,搞了个大礼议事件,哪里是为了他父亲?
皇家无情,为了权力连自家老爹都可以杀,还会为了个牌位争?说白了就是跟文官集团在争话语权而己。
而后面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因为斗不过文官集团,索性20年不上朝,也坚持不补充官员。
比如刑部、工部只有一位侍郎监理,兵部尚书、侍郎全缺,礼部仅剩一位侍郎,户部也仅仅只有一名尚书,侍郎空缺。
吏部31位部院堂上官中,有24位空缺,如果除去那些失职的官员,朝廷几乎无人执政,万历皇帝对此却无动于衷。
为的是什么?就是对文官集团的无声抗议,就是不补官,就是不给他们名正言顺的当官的机会。
林三七游玩十三陵,看不是古建筑,而是一部《明史》。
人人都说以史为鉴,可惜中国的历史就是在周尔复始中循环,后世的朝代又吸取了多少经验教训呢?
说说要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历朝历代,又有几个当权者把老百姓当人看?
在十三陵景区逛了几天,花费了十多卷胶卷,林三七终于心满意足了。
随后又开着心爱的小吉普去长城逛了一圈,最后通过鸡鸣驿来到了张家口,这条道跟当年慈禧这个老太婆带着光绪逃难路线是一样的。
不过到了张家口后,老太婆是走西边大同,最后一路往西安而去。
而林三七则是继续北上,想去看看茫茫的大草原是长啥样的。
结果等他到了坝上草原的时候,才发现冬日的草原真没啥风景,一眼望去根本不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样子。
反而到处都是黄色一片,连个雪景都没看到,坝上草原同样没下雪,气温却有零下20度。
林三七一路开着车,还真找到了不少牧民的蒙古包,于是准备去牧民家玩玩,看看少数民族是怎么生活的。
可是当他走进蒙古包,发现里面一股怪味夹杂着热气扑面而来时,林三七知道自己还是不适应蒙古包的生活。
到了此时,林三七已经明白北方的冬天没啥可玩的了,又不是在张家口开冬奥会。于是掉头沿着老佛爷当年的线路,一路开车到了大同去看石窟了。
等林三七回京的时候,已经过去20多天,时间来到了1960年1月15日。
沈院长站在办公室前的窗户,天天盯着医院门口,脖子伸长得都快进化成长颈鹿了。
孔水虎刚好来送文件,看到院长一脸焦急的样子,于是笑呵呵打趣道:
“院长,你现在就像望夫石一样,站这么久也不嫌累,放心吧,林三七肯定会带来好消息的。”
“哼,我看这小子肯定又是玩疯了,不知道跑哪个角落去了,这么多天了连个电报也不发回来。”
沈院长显然心情非常不愉快,再过12天就要过年了,职工们可都等着发年货呢,结果置办年货的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如果林三七不能顺利弄回物资,沈院长都不知道怎么跟职工们交待了。
孔科长看到院长不爽,于是赶紧替林三七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