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导游小郑笑着拍胸脯道:
“林总想吃白斩鸡还不容易?这法兰西中餐馆特别多,这事包在我身上,今晚我保证让您吃好。”
对导游来说,这种人均50万团费的大富豪,别说吃只白斩鸡了,就算要吃大洋马,那也是立马办到。
另一个白人导游雅格布也跟着说笑话,活跃气氛。
“几位老板有所不知,在法兰西,或者说整个欧洲,中餐厅老板是华国人,曰本料理店、棒子泡菜店的老板也有可能是你们华国人。
尤其是曰本人最引以为豪的寿司,几乎百分百被你们温州人给垄断了,你们随便进一家日料店,你说私密马赛人家老板可能听不懂,你说‘泥和’,老板就会笑着跟你点头。”
林海听了有些奇怪了:
“为什么?日料店不都是小鬼子的家乡菜吗?”
导游小郑笑呵呵道: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自从八十年代华国移民大量涌入欧美,因语言和技能限制,多数人选择开中餐馆谋生。
但随着中餐内卷加剧,一碗炒饭从5美元跌到3美元,利润空间被压缩殆尽,这似乎是华国人的一个陋习,喜欢打价格战。
与此同时,日料却以“高端、精致“的形象受到追捧,巴黎寿司店的人均消费从从30美元飙升到了现在的人均70美元,几乎是中餐的两倍还多。
于是就有华国人去做了日料店取经,发现寿司这个东西上手简直不要太简单。
中餐还讲火候、颠勺、调味,费时费力。日料呢,很多后厨连火都不用开,切切鱼捏捏寿司就行。
聪明的中国老板发现了商机:既然西方人分不清中日料理,为何不借用日料的“高端外壳“卖性价比更高的餐食?
于是,一场“中式日料革命“便开始了,不需要昂贵的炒菜设备,只需一把刀、一套摆盘工具,就能把成本极低的冷食包装成“日式美学“。
而且我们华国老板们更懂市场法则,比如在寿司里加入芝士、牛油果、烤肉,甚至推出“墨西哥卷寿司“,用西方食材征服本地胃。
菜单上既有刺身,也有小笼包、咖喱饭,甚至提供“中日韩混搭套餐“,满足多样化需求。
为了吸引顾客,很多店铺降低了价格,推出“20欧元无限畅吃寿司”的套餐,温州老板的寿司店凭借低价、高效和迎合当地人口味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当寿司沦为餐饮界的“拼多多”,嗅觉灵敏者已转战新赛道,去卖曰本拉面、棒子炸鸡、阿三咖喱、萨瓦迪卡奶茶,几乎一统欧洲餐饮。”
白人导游雅格布也笑着用中文说道:
“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还有厂商专门卖自动寿司机,同一台机器手握、军舰、寿司、饭团都能包,连人工的钱都省下了。
能用预制菜的地方都用预制菜,反正老外也是吃着罐头食品长大的,对于什么顶级寿司和普通寿司,根本吃不出来,说白了不就是个饭团嘛。”
哈哈哈~~~
众人都被这个小老外给逗笑了。
林海笑骂道:
“雅格布,你不是就是小老外嘛,居然这么说自己同胞?”
雅格布一脸正气道:
“不,我在华国留学,我女朋友也是华国人,我现在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地道华国人,不是法兰西人。”
众人笑得更利害了。
林三七也开玩笑道:
“那雅格布同志,你现在可以带我们参观参观你们这个国际顶级葡萄庄园了。”
林航夸张道:
“这可是拉菲啊,在我们暴发户圈子里,洋酒只认拉菲,尤其是82年的拉菲,这拿出去绝对比20年陈的茅台酒还有面子。”
雅格布玩味的嘿嘿笑了两声:
“林,我只告诉你一个数据,拉菲酒一年的产量最多是4万箱,这其中还有三分之一因为品质达不到,不能冠以拉菲酒的名义。
我知道华国人喜欢喝拉菲,如果我没有搞错,这30多年喝下来,恐怕光是在华国喝拉的82年拉菲就已经超过400万瓶都不止了吧?”
众人又都大笑起来。
“就如同我们法兰西人吃不出最差的寿司和最好的寿司之间的区别,同样的,你们华国人一样喝不出名酒和普通葡萄酒的区别。不信,今天我们可以试试。”
林航到底是身家几十亿的老板,这时候有些不服气道:
“那可不一定,我也算是喝过各种各样洋酒的人,好坏还分得清的,比如什么柔顺度、酸度、和单宁等等。”
雅格布耸耸肩,不置可否:
“林,我们先参观,现在由拉菲酒庄的管家让阿德带大家参观古堡,随后我们还能进入核心酒窖。最后还能给大家品尝各个年份,不同葡萄酒酿制的红酒。”
林三七这次带着亲戚们出来集体度假,团费给得很足。
除了要住最好的酒店,去最好的餐厅外,另外一个要求就是要个性化定制各个旅游景点。
尤其点名要去几个最有名的葡萄酒庄瞧瞧。
在管家的带领下,大家兴致勃勃开始参观了起来。
尹涟漪牵着林三七的手,一边走一边还有点好奇:
“嗳,十三点,你这是准备买酒庄吗?我听说国内有不少富豪和明星,有消息称,马芸、黄小明、史玉柱、大眼格格、刘嘉玲、等人都扎堆在法国买的酒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