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ovelcontent" class="novelcontent">使者纷纷带来他们的王写的国书,统一表达一个意思“大唐是老大,我们都是弟弟,弟弟就该听老大的,老大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很乖的,不要打杀我们。”
所以,这次武帝的整寿,虽说不上是万国来朝吧,但几十个小国和部落的使者是肯定都要来献礼的,到时这长安城定是热闹非凡的。
李三娘是没到东西市去看,也没去长安城的九大城门那儿看看。
城门处的队伍早在五六天前就一直在排着了。
因着宵禁的缘故,有的人怕赶不及,在宵禁后,还没入城的,都是在城外搭了帐篷,等着第二天一大早好入城的。
因此,你就可以预想万寿节期间,长安城的人流得有多大了吧?
这也是为什么李逵认为要是王贵去朱雀大街卖东西,就一定能赚钱的原因。
只要有人流量,你的东西就能有机会卖出去,只要卖出去了那就能挣钱。
“原来是要卖果子啊?”
“是,俺们村北边有座山,山上有一种酸果子,酸甜可口,甚是好吃。早前俺和乡亲们收了不少,想着每人背上两筐来长安城里来卖的。”
王贵憨厚的笑笑:“后来头一次来,俺们不懂在行市卖货得提前和衙差要号牌,还是遇着李兄了,帮着俺们解了围了。
这回万寿节,俺们想着多赚些银钱,才想着到时候来城里卖果子咧。”
李逵这黑肤络腮胡的大汉也不是当地人,因着有一把子力气,早前是在商铺里给人扛大包,后来凭着机灵有头脑做成了一回中人买卖,得了几个钱,就起了做这拉纤的中人活计了。
李逵虽然长得五大三粗的,但为人豪爽讲义气,在官面上也认识不少衙差,出手大方,与官差关系也都不错,就总能比他人提前得些消息。
这回也是从京兆府下的一个衙差嘴里知道这事儿,这才找了王贵与他说,让他就去朱雀大街卖去,一定能赚钱的。
听完了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李三娘的汤饼也吃完了,珍惜的把碗底那一点儿汤汁都喝尽,李三娘拿出手帕擦擦嘴,对着李逵和王贵二人笑着说:“我倒是有些想法,两位郎君听我说说?”
李逵刚才就觉得李三娘不是那一般的小女娘了,要知道他自己的这副长相,让他没少受罪。
别说小女娘了,就是男子看他长得膀大腰圆,肤黑络腮胡,说话嗓门又大,都不会觉得他是个好人。
要不是因着做这走街串巷的中人买卖,在街面上认识的衙差不少,否则定是要被人动不动就默认为歹人的。
有次,明明是他看一孩童不小心被人撞倒,要去扶他,结果孩童的阿娘还以为是他打孩子呢,一嗓子吼着把街面上的人都给叫了出来,巡街捕快都来了,那小童不过三四岁大,早就被吓的哇哇大哭了,哪里还能出来解释什么?
把李逵委屈的,差点儿当场落泪。
最后,还是路边茶馆里坐着的一老丈赶过来,与众人解释了,他是见另一人疾行撞道了小童,而李逵是去扶人的。
这才把这误会解除了。
李逵看那妇人抱着孩子尴尬的一个劲儿给自己道歉,他也说啥,摆摆手直接走了。
不过自此以后,他也不会如此莽撞了,若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多是在一旁看着,叫别人来帮忙,确定不会有人出事就好。
王贵他们几个乡人出来卖果子时就是如此,他在行市上随意走走,就瞧见和衙差有争执,眼见就要打起来了,赶忙过去,三言两语了解了状况后,就给王贵他们解了围,这才认识了起来。
“李三娘子瞧着就有见识,又是这长安城里的人,定是有好法子。”
李三娘笑笑,没承认也没反驳,她是刚来时,就因为和离这事儿需要买房子才能立女户,曾经为钱烦忧过。
想着多挣些银钱,要不是因为救了人,自己又想行医,这就不是大唐女医师日常文了,而是女主穿越种田经商文了。
第207章传说中的李三娘
“王郎君可带了那酸果子来?能否予我瞧上一瞧?”
王贵还是头一次被人称作郎君,他涨红着脸摆摆手:“俺哪里是郎君诶儿,俺就是乡下汉子,李三娘子唤俺王贵就是了。”
说罢,王贵就从桌下,他自己的脚边旁的一个小藤框之中抓了一把果子出来,直接放在了李三娘和秋香坐的桌子上。
李三娘一看,就是一种约莫直径能有两三公分那般大小,表皮粗糙深红且上面有褐色斑点的小果子。
李三娘拿起一个,闻了闻倒没什么味道,在衣袖上蹭了蹭,李三娘直接咬了一口,确实是酸甜口的,不过,还是偏酸一些,倒是开胃。
这果子有点儿像山楂,但又没有山楂大。
“王兄,这果子的名儿是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