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并且,往后,对于西域的处理,还是需要当地人来做管理者的。
那此时礼遇,才是对的。
朱雀大街两边的人们因着看到走近的队伍,都兴奋的喊叫了起来。
当一人喊起“大唐必胜”时,一传二,二传四,逐渐的整条街上都是这般“大唐必胜”的喊叫声了。
这种对于自己所在国家的感情,对于游牧民族阿史那社尔来说,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
阿史那社尔看着这些人的疯狂,心中倒是不怎么害怕,他知道若是真的要杀他,此时他身后头的那个将军(施乐安)早就杀他了。
既然留着他的命,那就证明他有用。
那有用的人,就死不了。
且在阿史那社尔看来:“大唐是个强盛的国家,输给这般有天上神器的国家不丢人,说不定这还是神指引我来此的。”
接下来就简单的多了,穿着黑底红边上有金色玄纹的武帝站在朱雀门上接收了施乐安献俘,并发表了一个帝王在此时该说的话。
无非就是夸赞了打探的兵将,然后就是奖赏了,王大档出来拿着圣旨朗声读着,该升官的升官,该赏赐的赏赐。
此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阿史那社尔为主的三个突厥人单膝跪地对着城墙上的武帝低头以示臣服。
当然了,武帝也是个大方的,自是也给阿史那社尔封官了,只是倒没有直接放他回西突厥去,留了他在京郊大营之中。
献俘仪式结束后,就是群臣进宫为武帝庆生的常规操作了。
这些围聚在朱雀大街两边的人们自然就是看不到了的,不过能够看到献俘仪式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是很满足了的。
“嘿嘿,咱们大唐就是厉害,谁要不听话,就打到他们听话为止。”
“听那意思,是给那个小辫子突厥人给弄了个官儿当了啊。”
“可不是么?
嗐,估计那突厥人该是挺有本事的,要不然也不能如此。”
两人聊得正好,突然有一人插了嘴:“你们这话可就不对了。
突觉可没了哈,现在那是咱们大唐的地儿了,他们啊,可是咱们大唐人了。
有能耐的给他们个官儿做,岂不正常?”
三人还要继续辩解这些的时候,就听朱雀广场上此时就又有了动静,是有郎官儿敲响了大铜锣。
众人被锣声吸引,本来要走的脚步也停下了,想要看看这还有什么花活来。
只见穿着青色官袍的郎官儿站在高台上拿着一张卷轴对着台下被兵士们放过来的人们读了起来。
“……兹此,圣人决定开放边关,与周边三十六国进行互市。
……鼓励民间商贾走此商道,不必担心安全,沿途皆有禁卫军护送。
……若是有意者,可寻坊正报名来,这批先到者不分男女,每人皆可分得口分田八十亩……”
本来还沉浸在献俘事件之中的众人,这下子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郎官儿所说的商事和往边关移民的事儿上了。
有那没听清的,只听了个一字半语的人急的抓耳挠腮的,一个劲儿的问身旁的人上头说的是啥。
没一会儿,通读了一遍这些新政策的郎官儿,又高声冲着台下的人们拱拱手后说:“具体政策皆在各坊坊门处会张贴,有疑问者尽管先去问询坊正就是。”
第604章不喜男子?只爱女子?
不论这些新颁布的政策对于长安城里的人乃至整个儿大唐的人们有什么样儿的影响,此时在皇宫大殿之中,百官和宗室并有对大唐称臣的四面八方而来的小国使臣,皆是在为武帝庆生。
而此时武帝身旁有三女围绕,武帝不知听了其中一人说的什么话,竟是朗声笑了起来了。
坐在下首的宗室、百官和小国使臣,看到与往日着实不同的武帝,面上虽然没有惊异,但其实个个儿心里都惊诧不已。
有那头一次来大唐朝圣的小国使臣,大着胆子同一旁的人讨好的问:“周侍郎,不知上头在圣人身旁的人是?”
使臣拱手而问,给足了周侍郎面子。
周侍郎倒也不是那等会故意为难人的人,抬头往上随意的扫了一眼后,笑着对使臣道:“那可都是圣人的心头爱,你是得认识全乎了去,万万别得罪其中任何一个来才对。”
周侍郎接过使臣为他倒的酒,仰头一饮而尽后,才缓缓的对着使臣指点道:“圣人右侧那年少的少女乃是圣人幼女,是我大唐的太平公主,是圣人唯一还未到及笄之年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