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李三娘点头表示知晓,然后又问两人:“太医署为准备下月的表彰礼,可提前做过对比?
我听宁医正之前所说,此次大军回返带回来的消息里明确说过,这次战役在太医署疡医们的救治之下,兵士们的战损死亡人数是少了很多的,可对?”
“这个我知道,我主管这一块儿。
我统计过,因着三娘子教的消毒、止血、包扎和缝合这些医技,战损死亡人数直接下降了得有六成,若是只说存活的话,得有近七成过去会死的人,这次都活下来了。”
“诸位,我大唐能让周边列国奉为天朝上国,靠的是什么?
此次能打败突厥,是谁保卫了我大唐边疆的国土和平民?
是谁守住了我大唐的国门?
这世上事,是活人重要,还是死人重要?
太医署能在三省六部里占有一席之地靠的又是什么?
礼教乃是重中之重,那在所有的一切之中,活人的命就不重要了么?
礼教与人命到底哪一个更重要?”
李三娘这一叠声的问题当真是有些振聋发聩,至少在场的宁医正、孙医监和秋香以及一旁站着的两个太医署派来的郎官都有些招架不及。
“宁医正,你不会觉得曝光了太医署疡医科的医师用死尸学习医技这种事儿,只要把我交出去,把黄医师钉死了,就能保太医署无恙的吧?”
宁医正一脸被说中了内心想法的样子,让李三娘不禁觉得有些想笑。
“宁医正,别天真了,问题的本质根本不是这个,占据话语权和联合利益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与太医署利益相关的武官群体,十几万真的要上战场的兵士,兵士们身后几十万上百万的家人才是我们该争取的。
文官老儒的嘴,他们能用笔杀人,我们就要听话的束手就擒了么?”
第778章从来都是利益问题。
能让孙医监找上门来说这黄医师盗挖尸体的事儿,可见长安城里已然把这件事儿传开了的。
至于太医署的王署正没出现在此处,自然是这事儿刚一冒头,他就进宫面见武帝去了。
王署正能做到署正这个位置,医术自然是有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此人特别擅于明哲保身。
站在宣德殿外头等着被传唤的王署正抬头看了看高空上的太阳,往廊下避了避身子,又从袖袋之中掏出帕子擦了擦这一路着急的小跑着赶过来求见武帝而有了汗珠的额头。
“哼!
我就知道御史台里的那个乔三会盯着我!
不就是抢了他家看中的儿媳妇么!
一个郎君也忒小心眼了些。”
心中这般想着,王署正也拿着帕子擦了擦手心里的汗,放好帕子,又去掏袖袋,拿出一本奏折,打开看了一眼后,王署正顿觉身心都在这炎炎夏日里清凉许多了。
未等王署正心中再琢磨出些什么来,王大珰出来请王署正进殿了。
武帝虽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毕竟是穿来的,金手指还是有的,就凭武帝现下早上还能提刀舞上两刻钟的样子,也就能知道她的身子骨儿有多好了。
王署正在下首站定,弓着身子低头就撇眼瞧见上首武帝桌案一旁摆着的两个冒着凉气的冰盆了。
身为太医署的署正,王署正日常服务的对象里自然是有武帝在内的,所以王署正自然知晓武帝大大的身子是多么康健的了。
当然了,一国之君的身体状况自然只有她自己和王署正两个人知晓,武帝的脉案在太医署乃至整个儿皇城那都是最高机密。
不过,王署正也曾隐晦的回应过姚宰相的问话,就一句话:“圣人身康体健堪比三十许人。”
因此,王署正那是百分百对武帝忠心耿耿。
明摆着的十年之后哪怕是王署正他都致仕了,武帝也能好好的在皇位上坐着!
所以,当初李三娘找上孙医监说要用死尸授讲,教授疡医们学习解剖知识这事儿,当时,王署正就来找武帝上秉过了的。
这事儿是早就过了武帝的眼的。
现下这事儿被御史台的人抓着了,就算明面上武帝不好偏袒太医署,暗地里武帝也定是会保全太医署的。
因此,王署正那是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官职不保。
不过,这事儿出了后,王署正除了派出了孙医监去和有关联的当事人李三娘告知之外,也拿着之前孙医监统计出来的数据整理好写成奏折,赶紧进宫请见武帝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