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停者12 寻找女主的来龙去脉 (第1/3页)
时间回到被抓当日,夜晚。当事人有我、阿利克西欧斯、皇帝和他的几位尚书、宫女与宦官若干、送汤的谢美人和她的侍女。第一个袭击人是谢美人身后伪装成宫女的隐士,梁陈的手下,营造出了袭击皇帝的假象。第二个袭击的人不明,但很快灯就熄灭了。梁陈一定在现场,因为阿利克西欧斯被隐士钳制住,同时我也被带走。一阵兵荒马乱过后,再点起灯时,屋内入目已经是一片狼藉。阿利克西欧斯早已经追了出去,不见踪影。屋内横七竖八倒了不少人,而人群中间的刘曜,则惊慌失措的坐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语。过了好一会,身边服侍的宦官才哭爹喊娘的跑过将他扶起。和他一起被扶起来的,还有几个帮皇帝办公的尚书,有两人已经昏死过去,不知是被打晕还是吓的。谢美人趴在地上,姿态不雅,不知是生是死。皇帝扫视着周围,千头万绪一一闪过。最终,他开口喝人,叫侍卫来调查情况。梁衡安排的龙裔卫们迅速包围了德阳殿,将这里堵的水泄不通。直到第二日,百官们才得知,皇帝陛下遭遇刺杀,动手的据说是谢美人身边的一个宫女。但具体而言,当时情况远比传言复杂。总之,皇帝在出事后迅速的派兵围住现场,并当场杖毙数人。牵连进去三个尚书,和谢美人一起被分别关押。说是等待调查,并与外界完全隔离开。事情真相却很简单。皇宫内部层层守卫,众多精英严阵以待,却是毫无还手之力,被对方出入若无人之境。刺杀看似失败,实则成功。皇帝性命无忧,心的忧虑与阴影却异常沉重。虽有所准备,但却不料对方没有谈判之意——而我方,连想要改变现状的能力都没有。这一点,比行为造成的蔑视帝权本身还要严重。只因为,这意味着整个帝国中枢的安危都系于不可捉摸的阴影之手。对方取他性命如探囊取物,他只不过是被放了一马,而自己的女人在面前凭空消失。而一旦实情走漏风声,就是对绝对权威的损害。明白这一点的皇帝,当机立断选择处死能处死的所有目击证人,并将无法立刻处死的人关了起来,想使他们无法对外开口的方法。刘曜陷入深深地忧虑与愤怒交织的情绪中,坐在德阳殿的椅子上彻夜难眠,思考着如今处境。按理说,这好似一切问题突然从他身边离去,从此与他无关。可他直觉上认为这件事根本没有结束。“查……继续查。”一天一夜后,面对来报告调查进展的梁衡,他无力的开口。杨震上书求见。门外的小黄门进来通禀,皇帝烦恼的招了招手:“叫他进来。”杨震随后小步进入,身后跟着捧着竹简的书吏。他不是第一个以公事唯由求见皇帝的人,所以皇帝没法拒绝他的请求。遭遇了刺杀也不能影响办公,处理繁杂事务的动作一刻也不能停,否则就会越积越多。明白这样焦灼心情的力量,杨震不想放过这个可以施展自己的机会。“陛下,臣听说陛下遭此劫难,实在痛恨那些胆敢动手的小人。若陛下信得过,此事不妨交给臣来查,定能查个水落石出。”杨震说着,吩咐书吏把书简交给一旁侍候的郑众。“劳杨大人费心了,这事朕已经交给梁大人去办了。出结果前不好叫别人插手。”皇帝揉着眉心。“既如此,臣便不问了。若是陛下需要臣帮梁大人的忙,随时唤臣便是。”杨震道。“朕知晓你杨伯起的能耐,任何事交给你来办没有不放心的。但眼下最重要的,是来年春耕,”皇帝说,“杨大人且为了这事多cao些心,别的小事便不要劳神了。”“是。”杨震回答的恭敬且谨慎。郑众将书简放在桌案上一字排开,按照名称分类,分别呈给皇帝。杨震本就不指望直接插手,他', '')('调停者12 寻找女主的来龙去脉 (第3/3页)
有种皇帝对他洞若观火的直觉,前头两句问答更加证实了他的猜测。皇帝仍有警惕心…这不要紧。因为,他始终需要彰显自己的权威来保证自己的安全感。见状,杨震开口道:“先前陛下提出重整官位职能,梳理六百石以下官位各自人数,制定考成法的想法,臣拟了一个方法,现下整理给陛下看看。”按照朝廷官位与俸禄的关系计算,六百石及以下几乎包含了所有九卿的属官和部分三公及大将军、太傅的下级属官及随侍书吏,其中包含大部分天子个人拔擢的近臣大夫与侍郎。“陛下,关于您晋封韩崇韩大人为司棣校尉一事……臣觉着,先前与陛下商议的,说增添巡查各郡县的职位…这样或许会更合适。”杨震小心翼翼的开口,“司棣校尉多年未置一人,这样的位置举足轻重,伸展手脚未免困难。”司棣校尉负监察百官之责,比两千石,是举足轻重的存在,也是简在帝心的标志。“知道了,我看一看。”皇帝点头。“……”杨震欲言又止,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后来他决心不主动打听,而是花了不少钱托人去宫里问皇帝身边的宦官。郑众口风严,对底下人也管的紧,最终只漏出一点似是而非的消息。消息说梁衡经办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有关上官司徒抄家调查其背后始末,第二件事是抓捕窝藏逆贼的赵睦一家,第三件事就是现下这正在查的皇帝遇刺案。杨震和梁陈之间的消息倒是一直没有彻底断了,只是后者提到说会减少频率,告诉他朝廷风声紧,叫他低调。他在查这个赵睦一家的时候,发现这家人被皇帝派人保护了起来,外人一概不许接近,心里更是好奇。问了梁陈,后者一直没有回应,态度很是奇怪。他不禁担心谢家这帮人干的事把他牵扯出来,又想到证据已经清理掉了,时间也过去那么久了,没什么好担心的。经办人是梁陈,他是不沾手的。实在不行…也只能撇开梁陈,保全自己,也是没问题的。也是他先摆他一道混了个亲王,不知心里对他有没有怨恨在。关于这一点,杨伯起是不太放心的。他和邓芝关系向来很好,不仅是因为与邓家祖上曾有的交情,而是因为他很早就插手了邓芝麾下军队的军用物资供应,给予了他不少帮助。每次朝廷派发驻守北疆边防的征召,都只有一开始的支援,后续则要求军队采用各种方法在当地筹措。于是,以朝廷要求,征募民夫和当地钱粮的名义,若有兵甲等物被抄的风险,都会以这种方式辗转流通到邓芝手下。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长此以往,大将军的军队有后勤保障,又能传出朝廷军队军纪严明,北地军民同心的好名声。这大将军的位置才会越发稳固。大将军不追究这些物资来源,既如此,他们已经是绑在一条船上的人了。若是皇帝真有心要查,邓芝脱不了干系。而牵扯大将军则又是动摇国本的事。可皇帝的态度始终都是变数,君心毕竟难测。若皇帝有心平衡或者暗中办,邓芝可以态度暧昧。靠近皇帝,腾挪空间大。他若一口咬死事急从权,为君分忧,未尝不可脱身。西征军战胜的消息让邓芝的态度更加飘忽不定,因为皇帝手中不止握有北军,对大将军之势也形成一种威慑。因着这一点,杨震才坐不住,急急出山,亲自斡旋。关于西征军让梁陈去当监军的事他是赞成的。有梁陈去了西征军,他这边和邓芝又有牵扯,不管怎么说都该稳妥。可心里还是不知为何惴惴不安。心怀着想要事情快点过去,平安落地想法的杨震忧心忡忡的回家去了。他先前提出说比起司棣校尉,安排数个小吏替皇帝跑腿是真心,这样他才可以趁着皇帝想要收拾人事的机会安排自己人,行事也就有了朝廷的名义可以倚仗。同时他也有自信他安排的这些人一定能将事办的漂亮。————解释完梁陈怎么藏女主和其他狗子怎么找女主后,就推进到好吧我愿称其为女王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