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笔阁 > 其他题材 > 宇宙文坛马甲指南 > 分卷阅读24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47(1 / 1)

灰真的是余烬的马甲,其他小说家或多或少会互动一下吧,余烬又不是那种会威胁的人,其他小说家更不是听话的人。现在这种毫无互动的情况,真的很有问题。” 这个帖子一出,许多围观的读者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它们越想越觉得山灰和余烬不是同一个人。 但这背后透露出来的信息,就让生物们细思恐极了。 “所以余烬是真的去了虫族领地。山灰也真的在虫族经历了他坎坷的前半生。他们很有可能已经在虫族见过面,甚至是余烬把山灰捞出来。” “但余烬却说不认识山灰……山灰也表现得和任何蓝星小说家都不熟的样子。” “余烬从虫族领地回来后和翻译伽诺结婚了,蓝星还多出来‘虫族联姻纪念碑’……” “这里面一定有隐情!速速派侦探调查!” “我也觉得这三件事必定有关联,可怎么想都想不到真相是什么。我还以为我看过够多侦探小说了,如今却深感自己想象力的贫瘠。”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山灰……其实是余烬的死对头!!” 整个帖子从这以后画风一转。 “那一天,余烬穿越虫洞,去寻找自己的爱人伽诺。却不想虫族领地居然有自己没有见过的同族,山灰。更让余烬想不到的是,山灰,早已对伽诺动了心。三个人的感情,最终要何去何从?” “你还不如说山灰是余烬失散多年的弟弟,就像是《三流情人》里主角和主角它大哥,相逢冰原,相恨见晚,止乎于礼,无疾而终。” “哈哈哈哈哈哈你们就等着被管理员禁言吧。管理员的首个长篇叙事诗,可是花了一整个大章节来赞美余烬和伽诺的爱情。” 果然,几秒后,这几条留言都消失不见了。 在潮平号的工作区域,小锈族和伙伴们骂骂咧咧地分享遇到的奇葩留言。 席余烬原本很期待生物们的脑洞,现在只能沉默在光脑前。 还不如把他们当一个人看呢。 “说多错多,现在只能再想点办法转移读者注意力……” 席余烬沉思之时,潮平号忽然传来提示声,星图检测到附近有一个大型文明。黑箱信号为“半开放”,意思是需要游客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否则会被驱逐。 这个大型文明的名称是,方圈半岛。 第119章 方圈半岛 方圈半岛并不是一个岛,而是指这片星系有大量的“双生行星”,即两个行星因为各种原因紧密贴合,形成一个葫芦型行星。 因为奇特的地理形态,上面的原住民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方块形态,一种是线圈形态。幼生期时可以随意更改形态,但到了成年期就要固定其中一种形态。 “我们已经离开了远古战场遗迹的范围。” 伽诺操作星图,解说道。 “方圈半岛,以在战争余波中屹立不倒而扬名。” “它们还是个战斗力强盛的种族?”席余烬好奇道。 “它们的身躯十分坚硬,且生性好战,擅长战争理论。”伽诺说:“理论上,它们是离深空监狱距离最近的大型文明。” 虽然深空监狱很繁华,但不是什么文明都敢在附近居住,宇宙生物担心一落地整个文明都被吞掉了。方圈半岛在某种程度上还厉害的。 接收到“允许停泊”的信号,潮平号慢吞吞地驶入港口恒星的范围。席余烬往窗外看去,飞船稀疏,一个个葫芦型行星的全貌毫无遮掩地呈现在他们面前。 “你们要穿好宇航服。” 席余烬叮嘱小锈族,给它们套上了球形宇航服。小煤球精顿时化身蛋壳精。 一行人降落到行星上,席余烬打开舱门,一群漂浮的方块和线圈映入眼帘。席余烬抬头的角度随着它们的离开而转变。 “哇——” 高达三米的正方体,闪耀着水彩般的纹路,在离地20米的高空快速游走。而线圈形态则是像弹簧一样在空中蹦哒。它们的建筑入口都建得比较高,建筑和它们的身躯一样花花绿绿的,地面则是土黄的泥草地。 高大的方圈岛人没有分出一毫的注意力给底下的小小生物。 席余烬和伽诺走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愿意给他们当导游的方块,附近的商铺都不是给外来生物消费的样子。看来方圈半岛确实有些排外。 忽然,席余烬听到厚重的管风琴声。声音由远至近,使所有生物都抬头看去。 在大约100米的高度,一个线圈精正在高速移动。而雪花般的书页正随着它的轨迹哗哗下落。一些方块精发出咘咘的喇叭声。 这种乐器声正是它们的语言。席余烬完全听不懂,觉得听起来像在音乐会,只能靠伽诺。 伽诺说:“最上方的线圈形态是一名卖报员。这里的主流文学传播形式是报刊,余烬诺,我们要拿一份看看吗?” 几个小锈族蹦哒着说要。 转瞬间伽诺已经拿来了三份报纸,席余烬甚至没有看清他的动作,有点懵地拿过报纸,看了一眼上面鬼画符的文字就觉得头晕。他和小锈族一起睁着期待的大眼看着伽诺。 “咳。” 伽诺稍微有些不好意思,给他们念起了报纸。 报纸在这个宇宙中,属于“轻型实体书”,算是轻奢品的一种。许多种族的报刊甚至已经绝迹。方圈半岛却有专门的卖报员,大体量的报刊公司,属实是罕见。 这份报纸名为《半岛文学批评日报》,据报纸版头介绍,这是方圈半岛销售量最高的报纸。 部分新闻如下。 “半岛文学批评纪念日即将开幕!诚邀各界人士前来讨论。” “回忆半岛批评文学之源——方圈半岛以不朽的半岛精神,抗住了漫天飞舞的战火。在和平年代,我们更会磨砺我们的文学批评工具,使我们的理论化作全宇宙最锋利的刀。” “激烈论战!两派小说家在剧院因理念不和大打出手,双双入医院!” “广告:魔方酒吧开业啦~情侣八折,家庭半价,小说家还可以有特殊待遇哦~” “这个方圈半岛……还挺神奇的。”席余烬半天冒出一句话。 半岛作为历史比较悠久的星系,小说家储备丰富。但它们同样把武德充沛的习惯代入文学界。 一个小说家写出了一篇作品,至少会被二十个文采很好的读者骂得体无完肤。 小说家当然不服气,觉得那些读者都不懂文学,于是亲身上阵反驳,对读者口诛笔伐。但读者往往也是小说家,同样操笔反击。 文人的骂架当然要斯文一点,于是诞生了文坛上浓墨重彩的一个分支,批评文学。 批评得多了,还形成了不同的思想体系,相互拉帮结派。 正如一位小说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