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21(1 / 1)

。” “大家都是同志,都是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应该团结一致。” “行吧,看在你的面子上。”汪莹没好气地白了马建德一眼。 司朝文推了推鼻子上的眼镜:“翟弘毅这次立了那么大的功,要是有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应该优先会选择他吧?” 现场又是一阵沉默,不仅是新一批知青,另一边的老知青们也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榕山大队大队长还是很公正的,每次有回城或者工农兵大学的名额,都会留给表现得最好的人。 他还会公布依据是什么,基本都跟平时表现以及立功大小挂钩,这让没有获得名额的人,也没有什么话好说的。 汪莹小声嘀咕:“雪兰,翟弘毅会上工农兵大学吗?他不是说他要扎根农村吗。” 这话一落,大家都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她。 只要脑子没有被门给夹住,谁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温雪兰咬了咬唇,什么话也没说。 她很清楚翟弘毅想要回城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只要在乡下锻炼一段时间,他们家的人就能把他调回去安排好工作。 甚至于,翟弘毅其实都可以不下乡,是他自己报名的,而且还要求把他派到最艰苦的地方。 不过最后知青办没有这么干,榕山大队虽然偏远且穷,可还是比去内蒙、新疆等地好得多。 可如果能上工农兵大学呢? 翟弘毅还会坚持留在这里吗? 公安局的嘉奖正式下来之后,唐青青的大名彻底传遍了整个公社。 她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查破了一个盗窃案,一个杀人案,而且现在还没有满十四周岁,让人奉为传奇。 这也导致找她的人越来越多,哪个大队被偷了,又或者被放火烧了,也不去报案,直接到榕山大队找她。 唐青青也不拒绝,能去的都会去,不过都会带上翟弘毅和王黑子。 翟弘毅是必须要带着的,这是师父给他派的保镖,至于王黑子,一开始是捎带,后来发现这家伙容易跟人自来熟,带着还挺有用处的,也就带着他了。 他们现在是有名的三人组,要想邀请唐青青也就得让她带着这两个人。 别以为这不重要,这意味着多两个人多两双筷子,还是两个半大小子,吃得还贼多。 把人请过去,也不能吃太差劲吧,那就太不会做人了,以后谁愿意再来啊,这开销也就大了。 不过对比损失,这倒也不算什么,因此大家都很乐意。 甚至觉得三个人一块才有保障,很多人还是不大相信一个小女孩就有这么大的本事,可要是三个人一起,尤其中间有个唬人的翟弘毅,心里就觉得稳了。 对此,唐青青感到很无奈,只能更加努力,让大家改变对她或者往深里说是对于女性的歧视。 当人们看到每一次都是她在认真工作,另外两个人只是打个下手,自然就知道到底谁才是有本事的那个人。 也有一些不着四六的,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 唐青青虽然看着还是个小丫头,可到底是个女的,身边带着两个男孩,难免有人喜欢说闲话。 翟弘毅直接拉着唐青青和王黑子离开了,太过分地直接上手揍人。 王黑子则负责骂人,不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不罢休,还要到处宣扬这大队的人不地道。 反正他们不是公安,又不是什么案子都得接,凭啥过来帮忙还要受人说三道四,又不是贱得慌。 这种情况还是非常少的,大部分大队或者人家对他们的态度都非常好,哪怕心底有那么点不信任,却也不会表现出来,依然会热情款待。 唐青青每次刚去的时候,都只要求给他们准备点填肚子的馍馍或者烤红薯啥的,不会去吃那好东西。 直到她把东西找到或者抓到盗窃的人,才会吃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宴席。 回去的时候,若是有谢礼也不会拒绝,除非过于礼重,才会拿出一部分。 开学后,唐青青也会利用周末时间去追踪破案,若是有特别紧急的,也会请假去查看情况。 她现在上的是校长的课,老校长非常地负责任,讲课也比之前的老师有趣得多,能让唐青青学到翟弘毅那边学不到的知识。 只要唐青青缺席的,老校长课后会专门找时间帮她补回来。 再加上有翟弘毅给她补课,唐青青进步迅速,比普通同学的进度要快许多。 入夏时,工农兵大学名额终于确定花落榕山大队,其中有一个名额是专门留给知青的。 一时间,榕山大队的知青们都沸腾了,全都期盼着名额能落到自己的头上。 很快,兴奋的一群人又很快陷入了失望之中。 大队长王长福打算将工农兵大学的名额落到翟弘毅头上,因为他是知青中工作认真,愿意和本地人打成一片,有思想觉悟的人。 最重要一点,三人组这段时间破的案子不少,为人民群众找回了丢失的财物,抓住盗窃分子。 虽然唐青青才是主导,可翟弘毅也是有功劳的。 第46章 自从工农兵大学名额落到榕山大队, 就传得沸沸扬扬的。 大队里的人还不怎么在意,知青那边没少因为这个事奔走,生产队干部家里比往常热闹得多。 有的人还找大队长拿介绍信,直接跑到镇上或是公社上走动, 都积极地想要争取这个名额。 相比之下, 榕山大队本地人要平静得多, 毕竟这个名额是指定要留给知青们的。 会这么照顾也是有原因的, 其他大队往年能回城的人不少,要么是上头给的名额,要么是知青自己找关系回城了。 或者有才干突出的, 表现得比较出众的,会被调到了镇上、公社上的机关单位、工厂中工作。 他们榕山大队就跟被人遗忘了似的, 这么多年下来这么多知青, 能离开榕山大队的人屈指可数, 这导致他们大队知青是附近大队人数最多的,足有三十八个人。 其中有五位知青在本地结婚落户, 比如小学老师孙芹。 其他几位大多数也在大队里是有职务的,记分员、小队长等等。 不过知青中大多数人还是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因此一直积极地争取回城名额。 能上工农兵大学更是所有人的最高梦想, 这意味着未来一片光明,工作生活都有了保障。 不像那些只拿到回城指标的知青, 前途未卜。 因为城里的工作岗位不足,回去后很可能也找不到工作, 尤其是子女比较多的人家,父母的工作岗位有限, 不能都让给子女,也就导致他们回城了又要面临生计问题。 可上了大学就不一样了, 毕业之后肯定会分配工作,就捧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