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里面除非是瘫在炕上动不了,不然都没闲着的,去不了外面,村里作坊那么多活儿,没工钱的也能包两顿饭,还嫌?
往年别说吃饱肚子,穷的连草根都找不出,如今过了几天舒坦日子就懒上了?看是骨头痒了还差不多,鞭子照着面就抽过去。
幼儿到底年轻,生辰礼只接了几个孩子的,也不是多贵重的东西,不过是孩子们有心,自己做些小玩意儿送她玩,瞧着有趣,她也就收了,转身就让小金方给孩子们拿糖拿糕点。
至于村民送来的礼,她没收,还让小金方往里添一成,等席散了让村民带回去。
戏已经开唱,大家一边热火朝天的吃着暖锅,一边应声叫好。
那群小的连饭也不吃了,跟廖姑跑到戏台边,将筐里的铜钱往戏台上撒,大人叫她们也叫不回,只得由着她们去开心。
铜钱是虞归晚早就让葛大娘去县城换的,她自己不过生日,也不懂这些,是葛大娘说戏台摆开那天主家都会往上撒钱,或者撒面点果子。
既说了给幼儿做生日,就按着古人的礼来,戏班子都请了,也不差这几个钱,她现在有的是钱。
幼儿今日穿的是杜氏亲手做的新衣,柔粉色缎面的对襟袄,绣着吉祥的花样,底下是月牙白的羊绒裙,外头还围着一件短的狐裘。
手炉放在腿上,她捧着一碗酥肉丸子汤斜靠着虞归晚,眉眼含笑的听戏,时不时往嘴里送一个丸子。
小金方还担忧她冷着,将脚炉也挪了过来。
戏唱的再好虞归晚也听不明白,索性接过幼儿手中的碗,一边面无表情听台上的咿咿呀呀,一边将酥肉丸子喂到幼儿嘴边,后者也懒,张嘴咬了,乐的不用自己动手。
杜氏在一旁看着,欲言又止,幼儿向来恪守礼规,即使以往在家中只有兄弟姊妹也不曾这样懒散。
想说她两句,当着这么多村民的面,坐好了,别让人背地里说她没个姑娘样儿,可对上虞归晚那张冷脸,杜氏到底没胆子开口。
一场唱罢,幼儿才坐起身,拿起羹勺给虞归晚也喂了一个丸子,还问道:“厨房备了鹿肉,你可要用些?”
她点点头,立刻就有丫头婆子将桌上的暖锅挪开,换上烤炉,端来新鲜的鹿肉铺开在烤架上,也不用多复杂的蘸料,撒些细盐即可。
幼儿尝了几块,杜氏等人也吃了,不过她们还是比较爱吃暖锅,配上些新鲜的嫩豆芽,有滋有味还爽口。
虞归晚吃着烤鹿肉,也不觉得戏曲难懂了,一挥手,道:“暖酒来。”
上回她从县城买了那多好酒,幼儿担忧她会嗜酒成性,便不许她多喝,每日就一小盅,今日高兴,就也没拦着,由着她喝尽兴。
“再暖两坛分给众人。”
婆子答应着下去,很快又抬上来两坛酒。
在座的除了小孩不能喝,其他人的酒量都是可以的,吃到后面,几个妇人还撸起袖子猜拳。
整个院子都热闹起来,喧嚣传到村口,一样在美美吃肉喝汤的流民和雇工的脸上也情不自禁露出笑容,烤着暖烘烘的火盆,这样的日子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