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现在关外哪里都能做成生意,拓挞的煤炭固然是笔大财富,但虞归晚的人就霸在这里,摆明是要跟东辽死磕到底, 他们何必搅和到这里面去, 得不偿失。
所以都想快快离开,连货物都丢弃了许多,只带走北境军检查过后能带走的那部分,有损失不要紧,重要的是能保住命, 钱以后还可以再赚。
拓挞的生意做不成,东辽境内又不太平, 到处都是民乱, 抢劫盗窃频繁, 别说大雍人的商队, 就是草原部族的小商贩都不愿意入境, 全部都转到边城来做生意。
以至于每日进出城的商旅有千人之数,城内的邸店更是人满为患。
邸店跟普通客栈有些区别, 后者是为过路者提供住宿,也有饭食, 但要另算钱。
邸店则是供商旅居住、堆储货物和进行交易的地方。
邸店在关外关内都十分盛行,亦是当地的一大特色。
一则商旅来做生意就总会携带货物,专门找地方存放不方便也不安全,普通客栈也无法提供那么大的场地。
二则北地冬季寒冷,外面大雪飘飞,室外的商坊如同冰窖,谁也不愿意大冬天在外面挨冻。
所以城内的邸店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从外面看整座邸店都平平无奇,进了里面才知道大有乾坤,四四方方的格局,共有三层,每层有数十个房间,囊括了存货、交易、吃饭、住宿、闲谈等多个区域。
还另有院落设了马棚牧圈,客商的马匹牛羊骆驼等都可以寄养在此,有专人喂养,钱也都是含在房费里的,包括饭食茶水等,都无需另算,真是顾全的十分周到。
迁入城中的边民并不足以住满,许多空出来的房屋都会出租,租客有商旅,也有附近部落的牧民。
其中胡奴部的人最多,他们跟其他部族不同,对群居的帐篷生活其实并不怎么热衷。
据胡奴首领说以前胡奴部也不是游牧民族,是被商玄族忽悠来的关外,其实族人并不喜欢住帐篷。
对这些牧民的迁入,虞归晚并未多说什么,她看重的是这些人能不能将边城盘活,让这里成为关外最大的通商枢纽。
倒是幼儿知道此事后特意往南柏舍去信,让村里选一批人来边城建学堂,招收牧民的孩子入学读书,凡入学者无需上交任何费用,学堂还管饭。
唯有一点,入学者需学习大雍字和文化,为期三年,无故不得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