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笔阁 > > 满唐华彩 > 满唐华彩 第73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满唐华彩 第735节(2 / 2)

“我就是……”

李季兰有苦难言,下一刻,却见有人往这边走来,只好连忙住嘴。她回头看去,只见是李月菟,连忙起身过去招手。

“郡主来晚了,蹴鞠已经结束了。”

话已出口,李季兰才发现李月菟身后还走着一人,是个英俊的男子,好像有些面熟。

“我来看看你与腾空子,不看蹴鞠也无妨。”李月菟欢喜地上前,之后才想到什么,回身道:“这是我的长兄,广平王,你们该是见过吧?”

李季兰想不起在哪见过,遂万福道:“见过广平王。”

***

李俶近来颇为忧心。

他已听说了在骊山发生的事情,他阿爷太子李亨被吉温指认为勾结王忠嗣谋逆,事后虽证明那是子虚乌有的构陷,但圣人对东宫的态度还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没有证据,李俶却知此事背后必然有薛白的参与,薛白总是能对东宫造成莫大的影响。

他的三弟李倓对此也深以为然,一直设法接触薛白并取得了成效,把杜五郎安排为了王府参军。因此,薛白对东宫的态度终于有所缓和,答应了今日前来蹴鞠。

李俶不知李倓是如何做到的,但于东宫而言这是意外之喜,也是一招妙棋,李俶此前就没想到看似窝囊无用的杜五郎其实是长安城十分关键的人物。

比如眼下,牵动人心的千秋节,烟花就是由杜五郎直接准备。

李俶则是想知道薛白态度变化的原因,是希望与东宫联手对付杨国忠或安禄山?是遇到麻烦了需要东宫的帮手?还是单纯只是与李倓交好?

因此他今日前来了。

才与李月菟走上看台,迎面却遇到了一位着道袍的丽人。李俶目光看去,认出了是在终南山的御宴上见过的李季兰。

他见李季兰目含秋水地对自己行了万福,不由回忆起了初次相见时她也是这般看自己。没想到,这些年忙于社稷之事,她竟还是痴心如故。

相比于王妃崔彩屏的悍妒,李俶更喜欢这种温柔娇羞的女子,他遂彬彬有礼地回了一礼。

等到李月菟与李季兰拉着手跑开,李俶便回过头对身后的宦官程元振道:“假若我想纳她为妾,给她品级,可否?”

程元振一愣,上前一步,小声提醒道:“不可啊,同姓不婚。”

李俶嘴角微微扬起一丝讥意,心想圣人都能抢了杨太真入宫,还有甚不可的?

“她是出家人,岂有俗姓?”

当然,他不过是心里想到了,随口提一嘴,毕竟如今他还不是圣人。

也许以后有机会。

站了一会,李倓与薛白说着话过来了,看起来颇为亲近。

“阿兄。”

李倓语气爽朗,笑着上前,道:“你来得晚了,我与无咎已蹴了鞠,打算与他去烟花作坊看看。谈论此物如何为军中大用,一道去吧。”

薛白也比往常要显得平易近人些,笑问道:“广平王,许久未见了,是否一道出城看看?”

“求之不得。”李俶也是洒然而笑,道:“总听人说那骊山绽放的烟花有多美,我正好奇不已,岂有错过的道理?”

几个年轻人看起来皆是英挺出众,站在一起意气风发,甚至能让人感受到大唐社稷的朝气蓬勃。

那边,李月菟回头见了这场面,不由为他们能相处得这般好而万般高兴。

唯有李腾空站在那看着,能感受到薛白身上那种与皇孙们格格不入的气质,逆贼的气质……

第387章 一条船上的人

一到八月,仿佛整个长安城都在为圣人的生辰忙碌。

但李隆基本人却有些愀然不乐,他虚岁已有六十七,每逢这所谓的“千秋万岁”之日,对死亡的恐惧反而愈加深一层。

他以前是随“白云子”司马承祯学道修丹,司马承祯活到九十六岁羽化登仙了,李隆基一直认为自己至少该比司马承祯活得久,遂受箓出家,拜“玄静子”李含光为度师。前些年,李含光为他观气,称他的身体比实际年龄小十岁,可惜没多久,李含光以茅山真经散落为由,请求还山了。

这些努力并没能阻止他的老去,实则他的精力已经大不如前,只不过装作勤政的样子,让李含光误以为他还体力充沛。

帝王当然也会有这种假装,帝王是最不自由的人。

尤其是这几日,封常清的奏折送来了,详述了安西与黑衣大食交战的经过,原本让李隆基难以相信的消息得到了确认。

在高仙芝出尔反尔灭了石国之后,石国王子联络了诸胡以及黑衣大食准备进攻安西四镇。高仙芝决定以攻为守,率三万兵马进攻大食。经过三个月的跋涉,他抵达了怛逻斯城,并开始围攻。

怛罗斯城是石国的第二大城,而距其不远的撒马尔罕则是大食的驻兵之地。得知唐军消息后,大食立即组织了十万大军支援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决战,对峙了五天之后,大食人重金收买了唐军中的葛逻禄部众,葛逻禄突然反叛,与大食军前后夹击,导致了高仙芝的战败。

另一方面,封常清也详述了战况,并没有安西四镇一些官吏弹劾得那般惨烈。

高仙芝所率的三万人,由八千唐军,以及两万三千余的葛逻禄军、拔汉那军组成。葛逻禄军的背叛引发了部分拔汗那军的投降、溃败,构成了这一战最大的损失。而在战败之后,高仙芝带着近四千的唐军返回了安西。

这种程度的战败,并不至于使安西军失去控制西域的实力。

然而,葛逻禄的叛乱透露着了大唐对诸胡的震慑力正在减小,需要警醒的是,阿布思叛逃之后,正是投奔了葛逻禄。

再继续往下想,葛逻禄一直是受回纥控制,回纥虽然没有背叛大唐,却没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住葛逻禄,隐隐有了离心离德的趋势。

想着这些,李隆基对高仙芝没有很恼怒,但必须考虑赏罚,以及这一战之后对西域、吐蕃的战略改变,不由一阵头痛。

继续往下看了看,封常清提及了此战中立功的将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