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笔阁 > > 满唐华彩 > 满唐华彩 第94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满唐华彩 第947节(1 / 2)

他并没有把俘虏来的四万人全部编入军中,其中有很多是李亨刚招募的男丁,战力并不强,而长安城的粮草已经很紧缺了,遂将他们送往河东、河南进行屯田或是力役,过程中难保不会有人逃回河陇、朔方,便当是替他宣扬长安朝廷的仁德吧。

而精锐兵力大概有一万三千人,薛白将他们与一部分禁军、范阳降卒打散整编,共计六万人,驻扎于长安。

这种情况下,他其实很需要李光弼这种威风赫赫并且治军严厉的大将来统帅这样一支兵马,能迅速转化为战力。而除了李光弼,长安城中也只有他这个名望甚著的雍王,能够镇住这支兵马,可要想如臂使指却很困难。

别的不说,目前他就不敢单独派田承嗣领军作战。

出于这些考虑,在长安与河东、河南之间的粮道还没被切断的情况下,薛白并不着急乘胜追击,首要做的是稳住局面。

但就在咸阳桥大胜房琯之后的二十余日后,却有一桩意外之喜。

“报雍王,有敌军领兵来降了!”

这并不是第一批前来归降的将领,依惯例,薛白都是让他们去甲卸兵入城拜见。

“罪人杨希文,拜见大王。”

“罪人刘悊,拜见大王。”

薛白道:“你两人是房琯麾下大将,官职不低,为何来降?”

杨希文叩首道:“房琯只知文学,不通军旅,一朝丧师,却要拿我与刘悊顶罪。忠王识人不明,非良主,我等愿投陛下与雍王!”

他倒是说了一句心里话,他根本就不在乎两个皇子谁更正统一些,只看谁更值得投靠。

薛白道:“李亨何止识人不明,资回纥以壮胆,方敢来战,其败乃天注定,你等弃暗投明不晩。”

“愿为雍王马首是瞻!”

薛白收了降将,当即又问凤翔局势。

两人出逃之前倒是听说了一些,李亨已命广平王李俶为元帅,以郭子仪为副元帅,收拢散兵,重整旗鼓,准备再次兵分三路攻打长安。

“哪三路?”

“末将也不知。”杨希文道:“只知仆固怀恩已领兵北上,似往邠州、坊州方向去了。这次,似乎是用了李泌之谋。”

薛白目光微微一凝,他最担心的不是李亨强攻长安,而是切断长安后勤,如今,他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

但好在李光弼已先行一步,只希望房琯这场大败,能拖住李亨更多的时间吧。

第495章 机会

毛笔在竹纸上流畅写下一列列漂亮的行楷,到最后,握笔者的情绪愤慨起来,字迹潦草了许多,渐渐成了狂草,笔锋的气势却不弱,反而更凌厉了。

薛白一封书信写罢,反复看了几遍,觉得心中怒气已释放得淋漓尽致了,方才招人来,递了出去。

“再送去雍县……”

他揉了揉眼,片刻就起身,走到沙盘前思忖着局势,倘若郭子仪走邠州、坊州绕道河东,出井陉,那甚至于有可能出现郭子仪与李光弼决战的局面。

换作旁人的想法,打就打,又未必不胜,大不了就以最好的条件招降叛军,拉拢史思明,向回纥借兵,向契丹、奚借兵。

可正是这种抱薪救火的做法,使得叛乱八年不能平定,历经大唐三帝、伪燕四帝,洛阳两陷,此后藩镇林立,由天宝十节度使成了三十六节度使,国都六陷,天子九迁,间接造就五代十国七十余年的乱世。

既明知大唐盛世由此倾颓,那有些事李亨做得,薛白便做不得。他不愿出现李光弼、郭子仪在河东决战的可能,就得行旁人所不能,思来想去,倒是有个唯一的办法。

薛白拈起一枚军棋,摆在了沙盘上雍县的位置,也就是李亨的西京凤翔府。

擒贼先擒王。

***

西京凤翔,行宫。

守卫在小小宫门前的禁卫见有人来,抬头看去,连忙脸色一肃,行礼道:“建宁王。”

“我要见陛下。”

李倓面色平静,却隐隐蕴藏着一股怒意。禁卫们虽没得到吩咐,却素来尊重这位年轻的皇子,不敢阻止,闪身放他入内了。

此处虽称为行宫,其实是普通衙署改造的,占地并不算大。李倓穿过二进院,因宫人们不断大声请安,惊动了里间正在议事的李亨、李俶。

李俶听得动静,先向李亨告辞,从殿内退出来,巧遇般地拦住李倓。

“三郎,你怎来了?”

说着,李俶拉过李倓到一旁,低声问道:“你可是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来的?”

“不是。”李倓道。

李俶却察觉到他语气中的不满,微微苦笑,道:“若由我说,你才能远胜于我,且众望所归。更适合当这元帅。此事……”

“此事我很清楚。”李倓道:“父皇向李先生问计,说阿兄早晚会被立为太子,何必要再当元帅。李先生说倘若我当元帅立了功,父皇却不立为我太子,随我立功的将领们如何能答应。故而,父皇任阿兄为元帅。”

李俶的脸色不由起了细微的变化,毕竟,把这种暗波涌动的储位之争摆到台面上来说,是有些尴尬的,尤其是兄弟俩从小感情就很好。

李倓却很坦然,道:“阿兄不必担心我因此事不满。”

“我不担心。”李俶道:“只希望你不要因此而对李先生起了怨气。”

“不会。”李倓道,“我已私下里向李先生致谢,元帅的位置可不是好坐的。”

说到这里,他稍稍笑了一笑,作为对兄长的鼓励,同时表示自己的真诚。

李俶遂也笑了笑,道:“那就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