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笔阁 > 虚拟网游 > 从萤(重生) > 从萤(重生) 第11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从萤(重生) 第115节(2 / 2)

还有……床帏之间,掀起灭顶欲浪的时候。

只要她心里紧张,就会不自觉地攥住自以为可倚靠的东西,往往都是他的袖角。

虽然嘴上不说,但事情发生瞬间的身体反应是难以掩盖的。

晋王出神出得深,眼角眉梢带起温柔的意态,这温柔在跪于下首的陈章看来,不啻于一点夺得春色的得意。

他的主子,同谢三的妻子一起,看谢三托自己捎回的书信。

还在笑。

这是怎样一种混乱邪恶的关系……果然晋王殿下高深莫测,非他等小喽啰可以揣度其城府。陈章心感敬佩地低下了头,不敢再乱瞟。

谢玄览亲笔手书的《陈事表》里叙述了他到西州以后发生的事,如何觉察王兆深的歹心、如何与宣至渊扶持着九死一生,又伺机杀回了春风楼。这些事与陈章所言基本合辙,但是与王兆深生前派人送来的奏折、以及詹州知州奏折,却是黑白颠倒,大相径庭。

“太好了,三郎还活着……”

从萤几欲喜极而泣,长长舒一口气,转而又生出别的担忧。

她说:“但是眼下朝中风论不利于三郎,仅凭他这一封手书,恐怕难与王兆深和康知州的折子抗衡,尤其这康知州还是谢相的门生,连他也指认三郎通敌,此事实在棘手,除非……除非宣统领能出面为三郎作证。”

但宣统领下落不明,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

晋王说:“这件事我来处理,你安心等消息就好。”

从萤望着他欲言又止。

晋王凉凉勾起嘴角:“怎么,怕我趁机踩死谢三,叫他戴罪不得翻身?”

从萤连忙摇头:“不是。”

她今日才得知陈章去西州是为了保护而不是杀害三郎,心里对晋王这样做的动机也有了隐约的猜测,知道自己从前冤煞了他。

她低声对晋王说:“这里面不仅牵扯了谢氏和王氏,还牵扯到宣氏、皇室。天子一定想借此事打压谢氏,而殿下是天子的外甥,若帮谢氏帮得太明显,恐怕会惹天子不悦……请殿下一定谨慎行事。”

“我明白。”晋王微一颔首:“且我要帮的不是谢氏,只是谢玄览而已。”

从萤冒着雨去了一趟谢府,谢相不在,她将谢三还活着的消息告诉了谢夫人。

谢夫人大松一口气,险些摔倒,幸被谢妙洙稳稳扶住,母女二人相拥而泣。

虽然谢妙洙与谢玄览平日多吵闹,但关键时候,这对兄妹仍彼此牵挂着,谢玄览的死讯刚传回来时,谢妙洙急得呕出了一口血,险些就要提剑杀上王家,因谢夫人昏厥被一时绊住了。

待这二人情绪平复些,从萤又将朝堂上的境况告诉她们,询问谢夫人是否了解康化雨康知州此人。

谢夫人点头:“此人刚拜入相爷门下时,甚会做小伏低,他有个妹子,起初想送给相爷做妾,被相爷面斥一番,此事便罢了,听说后来送进了英王府。”

从萤眼皮一跳:“康化雨与英王有勾结?”

“朝政的事,我不太明白。”

虽然这样说,谢夫人仍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但我知道西州是个苦地方,当年吏部铨选授官时,相爷本想派他到富庶地方管盐政,这是极好的去处,英王却举荐康化雨去詹州做知州,没想到他一个拈轻怕重、惯爱钻营的人,最后竟选择去西州,一守就是近十年,毫无怨言。”

从萤沉吟后说道:“看来英王许了他更大的好处。”

谢夫人:“也许吧,那时谢氏与英王府好得如同一家,相爷没有计较。”

她又想到了什么,对从萤说:“你随我来,有些东西或许有用。”

二人往谢相书房的方向去,谢妙洙没有跟着。

自从淮郡王被杀、谢玄览流放西州后,她不再热络外出交游,整个人都沉默了许多。

在她明白自己将与皇后之位无缘后,她才意识到应该多了解真正的朝堂,而不是沉溺在对虚位空名的幻想中。

方才母亲与姜从萤议论的事,她听不明白,却又无颜发问。

那她能为三哥哥做些什么呢?

突然,她想到了一个人,于是转身拎起油纸伞,往怀里一揣,冒雨乘马车出门去了。

她去的地方是皇宫西南的清风衢,这里是御史台官员点卯或下值的必经之路。

她在油壁车里等了许久,直到夜色与雾气将她笼罩,她终于等到了要找的人,那人一手撑伞,一手驭马,避着水坑慢慢行来。

谢妙洙冷冷笑道:“卫御史,卫马夫,好久不见了。”

卫霁见是她,先是一愣,接着脸色陡然怒沉。

第107章御史

卫霁考中进士后,在翰林院做了四年无名编修,眼见才学远逊于他的世家子弟们授职高升,他却一年接一年,霉长冷巷望不到头。

妹妹卫音儿为了纾解家困,答应给房东张秀才家的儿子做童养媳,她说:“以后张秀才就免了咱们的租金,还会给五十两银子的聘礼,他家里有许多书,允许我摆弄。”

卫霁又愧又怒:“他儿子是个痴儿!你才多大就谈婚论嫁?要读书就好好读!”

他去把张秀才揍了一顿,张秀才告了官,云京少尹仁慈爱才,只判卫霁赔二十两银子了事。兄妹俩被赶出了房子又赔钱,缺钱缺得四面漏风,万不得已,卫霁去帮人替考,一举过了会试,那纨绔少爷多赏了他五十两银子,兄妹二人这才从困窘中缓过来。

卫霁拿钱给卫音儿置办行头,又伪造了河东卫氏的度牒,将卫音儿送到丛山学堂里读书。

他心气儿极高,辗转到今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